陆军第39集团军某机步旅
时间:2025-06-29 10:51 点击次数:83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记者王天德、马令)1984年,一位76岁的外国记者沿着长征路线重拾那些凝聚着中华民族精魄的红色记忆之后写道:“中国的长征从来就没有结束,红军的长征仅仅是这次长征的序幕。”

  而今天,延续红25军血脉的陆军第39集团军某红军旅“摩步师改机步旅”的深刻转型,正是“中国的长征”的一个生动展现。

  2013年底,“师改旅”转型正式开启,而一份考卷早已摆在每一名官兵之前。

  1934年肃反扩大化,红25军300余人被认定有问题,可他们宁可干伙夫、当挑夫也要一直跟着队伍走过九死一生的长征。平反后,很多人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请组织发给我一支枪,让我上战场!

  “吴焕先率部千里找党”“徐海东五千大洋送中央”……一个个洗涤灵魂的故事,是先辈与后人的对话,也是信仰之力的感悟和传递。

  那年7月,得知“师改旅”的消息时,任师政委近3年、正在国防大学学习的高大光,一种“人未回、家已没”的失落顿上心头。

  暑假期间,他从师机关、直属队到各个团挨个地转,反复嘱咐各级带兵人一定要稳住心神、抓好部队。

  而鲜有人知,面对组织另行安排的征询,高大光主动“下放”的坚持和坚决,“关键时期,我的部队更需要我!”

  这个三十年戎马倥偬的军人,在大半辈子与战士们摸爬滚打之间,深刻读懂了我党我军在世界不可思议的目光中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真谛——“党员干部的信念坚定、引领有力,使群众在一次次严峻考验和残酷斗争中‘铁心向党’!”

  站在改革转型的风口浪尖,掂着个人得失的官兵,一定会想起这样一幕幕场景:每一次选人用人、物资采购的阳光透明;每一次训练场上、高危科目前,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

  这一次编制调整,全师300多名干部分流,94名家在驻地的异地交流,没有一个逾期报到,没有一个滞留部队,没有一个提出特殊要求,没发生一起严重违纪问题。

  3年来,漫长的转型之路上,一个个接踵而至的考验写就着一份份令人回味的答卷:面对跨专业、调岗位任职等变动,全旅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新《大纲》试训,多次担任集团军以上赋予的民主评议党员、主题教育、“学传统、铸军魂”等重要工作的先行试点……

  当新军事变革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一个比喻愈加发人深思——给亚瑟王宫廷里一位骑士一支M-16自动步枪,如果他拿着这件武器,骑上他的马,用枪托砸他对手的脑袋,这样就不是转型。如果他躲在一棵树后边,开始射击,这样做才是转型。

  从摩步师到机步旅不仅是有形因素的革命性跃升,也是观念形态的革命性进步,而旅长韩向春一言概之,“核心就是要培养出一大批既能够继承发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又能在信息时代陆军建设中大有作为的人才。”

  如今,由摩托化步兵改为机械化步兵的4连,已是多次在上级联合实战演练中脱颖而出的“尖刀连”,可几年来连长钱宏杰却一直甘当“小学生”——从改编之初作为旅驻连见学代表到全军先进单位“神枪手四连”取经开始,他一直带着连队沿着先进兄弟单位的“车辙印”前进,越过了一道道弯路沟渠。

  长征时期,放下锄头拿起枪的红军战士曾边行军边在沙地上练写字,在一点一滴的转变中逐渐完成了向世界强军的一次次嬗变,如今那些远去的身影早已被高学历、高素质的新生代士兵替代,而不变的是刻苦学习、熟练本领、只争朝夕的前行步履。

  派干部到兄弟单位见学、开办军事培训班、实行跨兵种交叉授课……几年来,一系列新举措,让这个传承着光荣传统与辉煌历史而又年轻的机步旅迅速焕发生机。

  “别看仅增添了两个字,但这背后体现了现代陆军精简高效、高度融合作战理念的深刻变革。”那段日子,连长张帅像一只停不下来的陀螺:白天,铆在训练场,逐个新装备、新专业进行学习;晚上躲在学习室内学习理论知识,背记专业教材,学习笔记记了密密麻麻一厚本。

  一次演练车辆伪装,张帅不慎把脚崴伤。他强忍伤痛,带领官兵按照大纲规定时间完成任务。当天他摸索总结出特种车辆四步快速伪装法进行推广,有效提高了训练成绩。

  改编时,担任4年坦克营长的陶永伟平调到工化科长的陌生岗位。他二话没说,像钉子一样钉在训练一线,靠“摸着石头过河”的钻劲、拼劲,使多项新列装装备当年形成战斗力。【详细】

  这支部队的前身是1930年9月成立于鄂豫皖苏区的商光边独立团;1932年11月编入重新组建的红25军,1934年10月在吴焕先、徐海东率领下孤军长征、率先到达陕北;1935年9月编为红15军团75师223团。

  1937年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7团,1939年2月组建冀鲁豫支队;1940年,在黄克诚带领下南下华中,率先打通华北八路军与华中新四军战略联系,后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8旅。

  抗战胜利后,先期挺进东北,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4师,1948年11月改编为39军115师。【详细】

  这支部队在战火中铸就了厚重荣誉、赫赫威名,形成了“勇当先锋、勇敢攻坚、勇夺胜利”的“三勇”精神。

  南征北战3000余次、歼敌14万余人的辉煌战绩,使“百战百胜第三营”、“铁骑守备连”、“铁的连队”等50余个英雄集体威名远扬。

  在练兵备战、抗灾爱民、改革强军的时代担当中,赢得“抗洪抢险爱民模范连”“卫国平暴英雄连”“卫国先进政治处”等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师”“全军先进司令部”、“全军青年工作先进单位”等全军和军区先进,圆满完成渡海登岛实兵演习等大规模演练任务。【详细】

  战争年代,这个旅先后参加直罗镇战役、平型关大捷、盐阜反“扫荡”、辽沈、平津、广西战役和抗美援朝一至五次战役,累计作战3千余次,歼敌14万余人,他们孤军长征在被誉为“长征四大恶战”之一的独树镇战斗中突出重围,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粉碎了20余倍顽敌的围追堵截,成为四路长征大军中最先到达陕北的部队……【详细】

  80多年的峥嵘岁月,这个旅英雄辈出,徐海东、吴焕先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事迹家喻户晓;在枪林弹雨中,“全国战斗英雄”杨印山、“一级战斗英雄”倪祥明等战斗英雄、一等功臣130余位冲锋在前;在和平建设里,“爱民模范”郑春满、“共和国卫士”臧立杰、“侦察尖兵”曹广奎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屹立时代潮头……【详细】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马令、闫石、海洋)2015年9月,延续着红25军血脉的陆军第39集团军某机步旅,隆重欢迎开国大将徐海东的女儿徐文惠“回家”。

  徐海东是红25军缔造者之一,她在这支部队深情寻找父亲的记忆,也留下了一段段父亲永生难忘的长征故事。

  1935年7月,在战斗中缴获的一张统治区报纸,让时任红25军军长的徐海东,仿佛在黑夜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那是报纸上的一条消息:“共军一、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后,继续向北逃窜,先头部队到达松潘……”

  自从1934年11月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河南光山花山寨举行会议决定长征以来,红25军由此第一次知道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消息。

  1934年4月17日,鄂豫皖苏区红25军在安徽金寨豹迹岩重新组建,徐海东任军长,吴焕先任政委,独立挑起坚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任。

  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出发开始孤军长征,穿越平汉路,转战桐柏山、伏牛山,进至陕南,以2984人的兵力粉碎了20余倍于己顽敌的围追堵截,在鄂豫陕边区站稳了脚跟。

  当在统治区报纸上得悉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并有北上的动向,徐海东随即召集军部人员在长安县沣峪口召开了一介紧急会议,决定红二十五军西进、北上,“极力与陕北红军集成一个力量”,“配合红军主力在西北的行动,迅速创造新的伟大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徐海东说:即使全军3000人都牺牲了。也要把党中央和统一、四方面军迎接过来。

  出秦岭,驰骋陇南,过渭河,翻过六盘山,行军路上,官兵们纷纷问徐海东,“中央到了那里?”“毛主席也来吗?”“哪一天能会面?”

  “其实,父亲也不清楚,但心底始终有一个声音‘一定要见到党中央和毛主席,一定会见到他们!’于是,他就不断鼓励大家,‘同志们,快啦,就会见到毛主席了!’徐文惠的记忆中,每当父亲讲起这段故事,总是充满自豪——这一举措,使部队士气空前高涨,不少官兵脚板都是大泡加小泡,可没有掉队的。”鞋子破了,赤着脚走;肚子饿了,紧紧腰带!”

  西兰公路是各路军围剿中央红军的一条大动脉。8月中旬,为钳制敌军,配合中央红军北上,面对人数众多、武器装备精良的敌军,红25军主动出击,整整切断这条公路18天。【详细】

Copyright © 2025 首页-长征娱乐注册-登录平台-最新注册地址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