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时间:2025-07-01 09:32 点击次数:150

  1934年,中央苏区第5次反围剿形势很严峻。军队以优势的兵力压缩苏区。为了缓解中央红军的压力,宣传抗日救亡的主张,并探索北上抗日路线,中共中央决定组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概念:这个抗日先遣队由红七军团改编而成。当时约6000人。后来他们和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会师,合编为红十军团。

  1934年7月6日,红七军团从江西瑞金出发,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向闽浙皖赣地区挺进。

  他们的任务是战略牵制、政治宣传和战略试探。比如战略牵制就是要吸引军的主力,减轻中央苏区反围剿的压力。政治宣传当然就是沿途发动群众抗日,扩大我红军的政治影响力。战略试探的意思就是说要探索北上抗日的路线,为后续行动奠定基础。

  之后就是1934年,7月到11月期间转战闽浙皖赣地区。红七军团穿越福建、浙江、安徽等地方,攻克了大田、罗源等城镇。他们沿途张贴抗日标语,散发传单,对群众宣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因为重兵的围堵当时没有能建立稳固的根据地。但是我们散播了革命的火种,推动了地方抗日运动。

  后面红七军团在江西德兴重溪与方志敏同志领导的红十军会合,合编为红十军团。方志敏同志任军政委员会主席,粟裕同志任参谋长。

  但是在1934年12月,红十军团在安徽太平县谭家桥伏击军补充第一旅的时候,因为敌强我弱,加上战术有些失误,造成了战斗的失利,伤亡惨重。著名的红19师师长寻淮洲同志负伤牺牲。

  这一仗成为一个转折点,红十军团被迫转入了游击战。对我方来说局势变得被动了。

  红十军团之后就向闽浙赣苏区转移,在途中,在江西怀玉山遭遇了军重兵包围。损失非常惨重!他们的主力几乎全部损失了。

  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同志因为叛徒出卖被捕了。在这一年的8月6日,他在南昌就义。他留下了《可爱的中国》等不朽的著作。他的牺牲是我党我军的重大损失。

  剩下的力量继续坚持斗争,粟裕和刘英等同志率800余人突围。他们组成了红军挺进师,继续转战浙南,开展了游击战。他们成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力量,后来改编成为新四军第二支队,投身全面抗战。

  北上抗日先遣队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首先他们战略策应了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吸引了近20万军的兵力。他们有效延缓了反动军队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为我们中央红军长征争取了战略空间。

  他们通过宣言布告和群众动员,高举抗日旗帜,唤醒了民族意识,揭露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的反动性,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他们在闽浙皖赣四省建立了多支地方游击队。散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必将成燎原之势。为后来新四军在南方抗战奠定了基础。

  方志敏同志等等烈士的牺牲精神激励了全国的抗日斗志,《可爱的中国》也成为了爱国主义的经典著作。先遣队的行动证明了中共是抗日的中坚力量,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这是他们巨大的精神遗产和政治影响!

  他们的军事失败也暴露了“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这是一个军事上的经验教训。这也为遵义会议之后红军战略调整提供了借鉴。

  抗日先遣队在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虽然因为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但是战略意义和精神价值不可磨灭。它既是红军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在民族危亡关头,高举抗日旗帜的鲜明例证,为全民族抗战的兴起发挥了先锋作用。

  中华儿女敢于抗争,敢于推翻三座大山,敢于对列强说不,一代一代人前赴后继,那个贫弱的中国终于换了人间!

  如今烈士笔下可爱的中国已经成为现实,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记住伟大的抗日先遣队!

Copyright © 2025 首页-长征娱乐注册-登录平台-最新注册地址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