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途中毛主席病重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张闻天请来一人
时间:2025-06-21 02:11 点击次数:102

  在红军长征的艰难途中,有一次毛主席因高烧病倒,体温飙升至41度,生命一度岌岌可危。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不堪设想。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位身背药箱的医生急匆匆地赶到毛主席的病床前。这位医生便是被誉为“红色华佗”的傅连暲,他不仅救过毛主席,也为周总理、朱老总等许多红军高级领导治疗过病。

  傅连暲这个名字,在红军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34年,因战局不利,我党不得不进行战略撤退。这时,毛主席被重新召回党内,指示开始筹划中央会议的事宜。对党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植毛主席心中,他毫不犹豫地与随行人员一同赶往会议地点。会议上,毛主席着重分析了失利的原因,明确提出转移是唯一的解决方案。然而,转移路线的确定依旧面临诸多难题。

  当时,军队不断追击,敌机在空中盘旋,情况十分危急。在这种严峻的局势下,毛主席没有一丝松懈,他坚持要为全军制定一条安全的撤退路线。为了集中精力工作,他甚至顾不上进食。几天里,毛主席的饭菜常常摆在桌子上,却被遗忘在一旁。一次,警卫员送饭时才发现,毛主席上午的饭几乎没动过一口。尽管如此,毛主席依然精神焕发,夜以继日地忙碌着,直到大家都休息时,他仍在思考战略部署。

  然而,由于长时间没有进食和过度劳累,毛主席最终生病了。当天的暴雨和接连几天的过度工作,让他的体温飙升至41度,情况十分危急。尽管周围的人用尽一切方法降温,但高烧依旧不退。此时,张闻天提议请来傅连暲医生。傅连暲得知消息后,毫不犹豫地连夜赶来。经过细致的诊断,傅连暲确认毛主席并非单纯的高烧,而是染上了疟疾。随即,他为毛主席开了药方,开始了紧急治疗。

  傅连暲整夜守护在毛主席身边,一刻未曾离开。经过数天治疗,毛主席的体温逐渐降了下来,到了第四天早晨,当傅连暲醒来时,发现毛主席已在屋内做起了身体锻炼。看到毛主席已经恢复,傅连暲关切地问道:“主席,您感觉怎么样?”毛主席笑着回应:“没什么大碍了,感谢您的及时救治,否则我可能已经成烈士了。”傅连暲谦虚答道:“您没事就好,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您不必客气。”

  尽管身体恢复,毛主席依旧未曾放松工作。傅连暲见状,劝他休息,但毛主席依旧坚持工作,他说道:“此时此刻,我军正面临生死攸关的时刻,若我稍有懈怠,可能会导致全军覆没,所以我必须坚持。”看着毛主席坚定的眼神,傅连暲最终没有再劝阻他,而是决定暂时留在毛主席身边,确保他能够完全恢复。

  除了毛主席,傅连暲还治疗过许多红军的高层领导,如陈赓将军。在傅连暲毕业后,他曾在长汀福音医院工作,后晋升为院长。南昌起义爆发后,起义军路过长汀,傅连暲毫不犹豫地开始准备接收伤员。在他和其他医生的帮助下,陈赓等受伤的红军将士恢复得非常快。陈赓将军每年春节都会向傅连暲表示祝贺,傅连暲也会在他生日时送上祝福。这种深厚的情谊,正是老一辈革命家的情谊——英雄相惜,相互尊重。

  在救治伤员的过程中,傅连暲接触到了我党的先进思想。后来,傅连暲与周总理有过一段交流,周总理为他讲解了许多我党的理念和历史。这段交流给傅连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之后,毛主席和朱德率领的红军也途经长汀,傅连暲同样做好了接收伤员的准备。

  随着与红军的接触越来越多,傅连暲对我党产生了深厚的好感。他看到军队不仅对百姓压迫严重,还常常以残酷手段迫害忠良,而红军则无私奉献,关心人民。于是,傅连暲决定加入到红军的阵营中,为我党的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与红军的合作中,傅连暲也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比如,他建议为全军接种天花疫苗,预防天花的蔓延。这一举措得到了朱老总的赞同,红军全体将士都接种了疫苗,而军队却因天花的爆发而遭受巨大损失。

  随着傅连暲与红军的接触增多,他也不断为我党提供情报。的一些军官常常找傅连暲看病,傅连暲趁机了解他们的机密信息,并在适当的时候将情报传递给我党。一次,傅连暲冒着生命危险,带来了一箱和一些刚出版的报纸。这些报纸对毛主席至关重要,虽然食物可以缺少,但信息却是不可或缺的。

  长征开始后,傅连暲跟随红军走过艰难险阻,途中他救治了许多伤员,成功保住了我党的骨干力量。最终,红军胜利抵达陕北。毛主席提议让傅连暲加入党组织,傅连暲欣然接受。在毛主席的安排下,傅连暲正式加入了我党,成为了红军的一员。

  经过长时间的斗争,傅连暲最终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1955年,傅连暲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我党历史上唯一一位从未拿过枪的将军。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医生,更是一位杰出的革命战士,他的名字将永载史册,成为一代人的楷模。

Copyright © 2025 首页-长征娱乐注册-登录平台-最新注册地址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