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格里 正青春 读党史 (十七)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败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时间:2025-06-22 18:46 点击次数:131

  ▲ 1933年11月,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周恩来与部分红军指战员于前线

  1931 年 1 月,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书记米夫的直接干预下,党的扩大的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缺乏实际斗争经验的王明不仅被补选为中央委员,而且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以王明为代表的 “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党的领导机关内开始了长达 4 年的统治。

  会后,统治区内党的工作出现一系列非常情况,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在上海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都已不到半数,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提议,1931 年 9 月下半月成立临时中央政治局(临时中央),由博古(秦邦宪)负总的责任。

  1932 年底,蒋介石调集 30 多个师的兵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 “围剿 ”。这时,在教条主义错误支配下,的正确主张受到指责,他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被错误撤销。周恩来、朱德运用和发展以往反 “围剿 ”的成功经验,打破军队的“围剿 ”,创造了红军战争史上大兵团伏击战的范例。

  1933 年下半年,蒋介石发动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 “围剿”,调集 100 万军队向各地红军进攻,其中 50 万军队于 9 月下旬开始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进攻。

  这时,博古把军事指挥权交给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他们不了解中国实际情况, 搬用正规的阵地战经验,主张 “御敌于国门之外 ”,进攻受挫后,又采取消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 “短促突击 ”的战术,同装备优良的敌人打阵地战、堡垒战,使红军日益陷于被动。

  1934 年 4 月中下旬,军队集中力量进攻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由于战术策略失误,经过 18 天血战,红军遭受重大伤亡,广昌失守。

  为调动和牵制敌人,减轻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压力,7 月上旬,红七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开赴闽浙皖赣边区活动,同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会合后组成红十军团。在军队重兵堵追下,1935 年 1 月底,红十军团遭受严重损失。方志敏被俘后,于 8 月英勇就义。他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不朽篇章,不仅发出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的铮铮誓言,还描绘了他对未来的期盼:“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 ”。

  1934 年 9 月上旬,军队加紧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发动进攻,红军已无在原地扭转战局的可能。10 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 8.6 万多人,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开始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原来推行 “左”倾错误的中央领导人,在实行这次突围和战略转移的时候,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随军带上印刷机器、军工机器等笨重的器材。全军 8 万多人在山中羊肠小道上行进,拥挤不堪,常常是一夜只过一个山坳。

   “追剿 ”军达 16 个师、77 个团,布置了四道封锁线。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时,红军在湘军和桂军夹击下,付出了极大牺牲。当时担负掩护任务的红三十四师已不足 1000 人,成为一支身陷重围、无法过江的孤军。面对十几倍于己的强敌,师长陈树湘一身是胆、毫无惧色。他率领全师战士奋力抵抗,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城墙 ”,与敌人鏖战四天五夜,为红军渡过湘江赢得了宝贵时间。伤重被俘后,敌人将他抬去邀功途中,他醒了过来,自己绞断肠子,壮烈牺牲。被阻在湘江东岸的红三十四师、红三军团第十八团,最后弹尽粮绝,大部英勇就义。烈士鲜血染红了湘江,以至当地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渡过湘江后, 中央红军从长征出发时的 8.6 万多人锐减到 3 万多人。

  湘江战役后,党内对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一直进行着激烈的争论。1934 年 12 月, 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举行会议,根据的建议,通过决议,放弃到湘西北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贵州北部进军。1935 年 1 月 7 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一个决定党和红军命运的转折点正在到来。

  原标题:《腾格里 正青春 读党史 (十七)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败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Copyright © 2025 首页-长征娱乐注册-登录平台-最新注册地址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