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唯一四川游击队从遵义千里追寻在大渡河畔找到中央红军
时间:2025-07-07 04:51 点击次数:160

  长征的历史中,有一支游击队的足迹格外引人注目。它并非中央红军的一部分,而是一支来自四川的地下游击队,这支队伍虽然只有90余人,但在长达三个月的追击中,它从川东出发,几乎一路紧跟着中央红军的脚步。它们从遵义开始,穿越贵阳、云南,跨过金沙江返回川西,追至大凉山,再追赶至大渡河,最后在泸定桥与中央红军汇合。这一追踪历程跨越了1935年3月初至6月初,整整三个多月,行程约五千里。而更为神奇的是,在这段过程中,游击队的队伍反而不断壮大,最终在与中央红军会合时,人数已经增加到140余人。想象一下,背后不仅有敌军的几十万追兵,还有自然环境的种种考验,这支游击队的坚持与韧性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呢?

  这支游击队的历史源远流长。最初,1931年冬,川军杨森的第2混成旅9团一个连的士兵在地下党领导下举行起义,逐步发展成了这支游击武装。这支队伍活跃在川东和川北一带,身穿便衣,开展游击战。刘华荣,四川仪陇县人,便是这支游击队的成员之一。作为一名老红军,刘华荣回忆起自己刚加入时的情景,他在游击队里担任小队长,且队伍隶属于四川地下党的军联营。到了1934年,刘华荣接到上级指示,带领90多人的队伍南下南充。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他们成功摧毁了杨森兵工厂的弹药库。随后,队伍穿越武胜、合川,最终到达重庆,并在那里完成了一项重要任务——他们夺取了刘湘21军从省外运来的武器和弹药,并将大部分丢入长江,防止其被用于进攻川陕苏区。

  然而,任务完成后,刘华荣并没有返回川北,而是按照地下党的指示,带领队伍前往遵义,寻找中央红军的踪迹。在地下党安排下,这一路相对顺利,直到他们抵达遵义城附近时,恰巧碰上了中央红军撤离的时刻。那天,刘华荣带着队伍赶到时,红军已经撤出了城,时间仅相差半天。此时,中央军、川军、黔军的大部队仍在追击中央红军,而刘华荣带领队伍则紧随其后,利用枪声附近的机会,对敌军进行骚扰,掩护红军的顺利撤退。

  然而,敌军的追兵足有几十万,刘华荣带领的小队并不能轻易突破敌人防线,他们选择了绕道而行,穿越山岭、森林,避开敌军的主力。由于四川、滇、黔一带的民俗风情相似,刘华荣和队员们熟悉当地地形,凭借这份地利优势,他们得以继续追赶。期间,刘华荣带领队伍翻越了险峻的赤水丹霞地貌,面对食物短缺的困境,队员们只能在山中猎取食物,艰难度日。尽管如此,队伍并未遭遇太大的阻碍,反而在不断的行动中,人数逐渐增加,最终壮大至140余人。

  经过三个月的艰苦追击,游击队终于追上了红9军团。当时,红9军团正负责守卫泸定桥,最后一批撤离的部队正是他们。刘华荣和游击队员们成功跨过了泸定桥,继续追随红军的脚步,终于在二郎山脚下的甘沟与红9军团汇合。在此,刘华荣向红9军团的领导说明情况后,队伍荣幸地加入了红9军团。刘华荣被任命为9团10连的排长,带领原有的游击队员们分配到红9军团的7团和9团中,继续执行任务。此时,红9军团的每个团人数还不足一个标准团,基本相当于一个营的规模。

  加入红军后的刘华荣队伍很快就投入了战斗。甘沟是二郎山脚下的一个交通要道,地势十分险要,红9军团控制着山头,坚守着沟口。在敌军猛烈追击下,刘华荣所在的9团奉命死守阵地。敌军组织了多次冲锋,每次上百人,带着大刀和短枪猛冲九次,甚至使用敢死队。然而,红9军团的战士们没有退缩,他们顶住了敌人一次次的冲锋,将敌军打得伤亡惨重,迫使其撤退。尽管如此,战斗十分激烈,刘华荣所在的10连也伤亡惨重,剩下的仅有30多人,但刘华荣依然坚持指挥,直至战斗胜利。

  胜利后,红9军团没有停歇,继续向天全、芦山前进,准备翻越夹金山。原本的四川游击队员们也继续跟随着红9军团,踏上了漫长的长征之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5 首页-长征娱乐注册-登录平台-最新注册地址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