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这个提法,它的边界并不一定那么清晰。因为现在行业刚刚开始发展,大家还有很多的混沌,对于很多名词的讨论还没有完全收敛到一个稳态。
无人机其实在里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重点现在这个市场领域大量的飞行器还是以无人机的形态去出现,尤其是中小型无人机的量占整个市场的量超过百分之七八十以上。起飞重量可能一两百千克以下,算比较中小型。现在有很多在研的一些无人机,它可能起飞重量到了五吨、十吨甚至更大。
按照旋翼的类型,整个无人机板块主要有几种类型。一种是类型大江的,可能有六个螺旋桨就完全就垂直起来的。然后靠螺旋桨的这个速度的差,形成对飞机飞行姿态的控制不一样。比如说很多的复合翼飞机,就是它垂直起降。但是往前飞的时候,它的这个飞机不像大疆那样是多旋翼的形态,有多个螺旋桨。往前飞的时候它是固定翼的形态,这叫复合翼飞机。还有一种飞机叫轻转旋翼机。轻转旋翼就是螺旋桨是起飞的时候向上,但是飞起来之后,这个旋翼轻转调整角度向后,就变成了类似于以前这个固定翼飞机,就像我们的民航做的波音、空客这样的飞机,它的螺旋桨是向前后的,然后飞机就可以向前飞行了。所以这种按照不同的构型有不同的飞机的形态。
这个行业从二零零几年开始,从有小型无人机开始,这个行业其实就开始出现了。全民开始系统性的关注是来自于2022年一季度开打的俄乌战争。一季度俄乌战争开打到了2022年的年底,全范围内都得出一个共识,未来打仗的形态变了,无人机、各种无人装备会在战场形态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未来无人机在战场形态中,它会成为一个高频使用的消耗品的存在,去扮演这样的一个角色。因为他在空中无论在侦查、打击、毁伤,它的效果是传统武器不是特别能够比拟的。未来适应这种战场形的变化,大家形成了共识,然后要加速去推进。这个是2023年开始一个重大的变化,它带动了整个无人机供应链,无人机产业,尤其是中国又是世界的无人机之都在这个领域有非常大的优势。到了2023年,低空经济顺应而出。
乌克兰战场用的一个类似于大疆那么大的,可能几公斤到十几公斤的无人机,下面背着几个手榴弹,然后远程一控制,这个手榴弹炸起来可能就炸了那个战壕里边产生一些毁伤作用。上面不放导弹吗?导弹是大的导弹,在查打一体无人机就是可能吨级的,至少几百公斤或者上吨级以上才装导弹,一般就装个小手榴弹。中国还有好多公司在做那个手榴弹的弹夹,就是把手榴弹挂在那个无人机上的一些小器件,然后这一操控他就放下来,手榴弹就掉下来就炸。
加上一些我们说有一些巡飞弹,就是在空中它可以盘旋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它的导弹有什么区别呢?大小和它的功能都不一样。导弹一直飞不停,对,直接到目的地产生毁伤,再产生爆炸的效果。但是巡飞弹是在空中,它可以持续的停留,持续的侦查,然后发现目标再打下去,这样它可以在空中滞留很久,这个其实在俄乌战场上也用的比较多巴以和俄乌战争现场上有很多新型的无人机平台武器开始首次大规模应用。
以美国为例和欧洲为例,以他们已经现在有的单兵是要配无人机去做战场的一些侦查的。很多国家包括韩国、日本,它的整个国防体系都针对无人机板块设立单独的部门。俄罗斯今年要生产一百将近200万架无人机。
珠海航展这个事情基本上每一个兵种都配了相关的无人机。我们就以展出的为例,他从小的类似于大疆的这一种FPV叫穿越机。拿个手柄在眼睛上戴一个VR眼镜。这个无人机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去做一些高机动性的穿越。比如穿越森林,穿越障碍物,甚至可以到屋子里面去做一些侦查打击的。
网上也有很多视频去展现了一个穿越机的功能,还有很多再小型的微型的无人机,最小的现在可以做到一个像一个小鸟似的,蜂鸟似的,可能就是几厘米巴掌大以内的这种像的无人机。一方面娱乐上也可以用到,对,一方面在战场上侦查上也可以用到。你发导弹都打不到,他很小。未来可能一个蜂群的形式,数百架无人机。
美国自己他也觉得未来比如说战场上要用无人机,不能光依赖于大江。但是他会发现他自己的成本造出来这个成本比大疆的售价还要贵两三倍以上,是吧?有非常大的成本差。当比如说战场上重则上百万架的无人机要储备的时候,你的成本优势能不能打得起消耗战就会变得非常对,那个数量太大了。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俄乌战争这过程中,虽然比如说有些国家那种大杀器很强,但是真正决定大家谁都打的久了,扛不住的还是那些破烂小。就是好像没有那么含金量那么高的产品。它要持续不断的生产,持续不断的供应这个质量,这是非常重要的。
反无人机也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因为在俄乌战场的一线,大家会发现这种无人机对士兵很容易造成伤害。但是怎么去干扰,怎么去反击这些无人机,它会变成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因为无人机飞到几十米以上的高空就听不见他的声音了,听不见它很安静。一个无人机几千块钱,对你一个导弹一个防空武器可能动辄几十万美金,枪炮也大找不到,划不来。所以第一小蔓我们叫低空小型慢无人机,是全球范围内防空的一个痛点。所以这个事情导致反无人机市场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需求。包括我们在我们国家或者在全球范围内一样,我们要举行活动。比如说我要在体育场举行一个演唱会,会后我们要做阅兵,或者是我们的一些比如说核电站、发电厂、自来水厂能否避免无人机来骚扰你。因为它很低成本的,就可能带来一些毁伤,都需要各种抗干扰的产品,反无人机的产品,所以这个需求量其实不小。当然对于无人机来说,也有各种抗干扰的手段的提升。
无人的平台代替有人的平台,减少人员伤亡的可能性。所以说从战场来说的话,未来长期的趋势一定是无人平台。对无人平台其实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带来的人员死亡是越来越少的。最早的战争是拼人头的,这冷兵器是最惨的。从冷兵器时代到热兵器时代,未来到无人作战平台时代,包括这一次航展大家也看到很多机器狗。所以未来整体的这个作战一定是无人平台对无人平台,核心考验这个无人平台背后的技术能力了。
低空以前空域还没有完全利用起来,而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爆发出来很久了。这个供应链外溢是很可能落在低空经济这个范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以及供应链的能力,一定未来十年左右会成为全球最强的,应该是没有之一的。这个事情很明显的展开了,中国拥有最好的供应链,最强的技术团队,最强完整的工程师队伍,以及最低的相关的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价格。这种能力未来移植到哪个行业,哪个行业就可能产生很多大的公司。
那低空经济这个的提法也有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未来能不能在一个新的门类中再把它释放出来,再来成就一批中国伟大的航空领域公司,这个可能性是很大的。大家知道航空领域永远是各个国家的国之重器,对全球范围内拥有独立的航空自主的产业链能力的国家屈指可数。哪几个基本上就是美国、欧洲少数几个国家。比如说空客A开头的airbus空客加一个B开头的波音,说中国C919 chinese希望成为第三级。
航空工业的发展需要漫长的积累,它就类似于以前我们的传统的汽车制造业,我们发展了很多年,但是在一些需要长期积累的,比如说发动机、柴油机、减速箱一些汽车的一些核心需要多年积累的工业领域,依然还是在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追逐的过程中。但是因为新能源汽车这个事情的出现,让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当于是换道或者是弯道超车。如果他依然用传统的燃油发动机做相关的一些体系作为技术核心,我们超车的时间或追赶的时间周期会更长。航空类似,如果未来航空能用混动电动在部分进行替代,进行弯道操。说中国的航空工业也可能重演我们这个新能源汽车成功的这么一个历史,追赶欧美。
在全球范围内在无人机这个板块,中美两家是第一梯队,其他几个西方有几个国家是第二梯队。但无人机这个供应链因为还比较复杂,就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真正有自己的技术。比如说第二梯队有哪些?以色列的,德国、法国、日本、土耳其、俄罗斯。中美是明显的领先的第一梯队,其他的很多国家就只有进口的份儿。
海外走的比我们更早的核心就是欧美地区,它的航空文化比中国要发达,中国的基建太强了,中国是基建狂魔。说中国的小飞机这个市场,它一直就涨不了,特别好。因为中国的高铁、火车、高速公路太强了,这样带来中国的物流成本极低。但在欧美国家人家不是这样,美国地广人稀,他的基建水平远不如中国发达。但是就培育了他们的很多的小飞基地供应链和小飞机的厂商。就他们的文化加上他们的这种特殊国情,让他们在这种中大型的一些通航飞机,一些无人机走的比我们更早。比如说以美国为例,一个头部的公司叫job JOBY也是一家上市公司,现在应该有两三百亿人民币的估值。他们也用在了消费领域市场,也用在了军方的市场上去去做研发。
但是也有一些破产的,因为商用产品还要陆续成熟,但是商用市场还没有起来。我们刚才提到了,因为要载人需要很高的安全性,但是安全性是需要钱烧出来的。也有公司这两年宣布了破产,比如说一个非常知名的老的公司叫历练,就资金链断裂,可能开始宣布破产了,这是也最近一个月的事情。所以这个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都在快速的摸索前行,没有一个像特斯拉这样的巨头出来。但是有一些公司走得更前。
中国在无人机领域绝对是比较强的。因为受益于其他供应链能力,对,而且我们走的比较早。所以这里面有很多公司做了很多的贡献,包括大疆。但当然大疆主要还是在消费领域用,它是有这些东西是相通的,所以这块就是中国还是第一梯队的。
中国的这个无人机市场大概应该很扎实的。按照硬件的生产来说的线亿以上。中国是全球的无人机真实产业链之都,所以说有很多的无人机的零部件确实在全球范围内在各种场景中得到了使用。这2000亿中是很多是出口的,以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是重中重,这是一块。那再有传统的一些通航的飞机和一些军机,和一些民航的这个产业链,大概还有几千亿小几千亿的市场。说整个的这个航空技术泛航空技术市场应该是有大几千亿的市场规模的那我们收敛到低空经济这个领域,在目前为止,他因为刚才提到大部分是小型的无人机,小型无人机体量大概占百分之七八十以上。这个市场中国也有个1500亿左右的市场,有一部分是出口,一部分的产国内去用。因为刚才提到了这种小飞机的供应链在中国是非常成熟的。
我们在里边属于相对保守一些。我们觉得这个行业它需要慢慢的发展,无论是大无人机还是小无人机,它都有它的规律,它的技术成熟要逐步去展开。像我们现在大家做的民航客机,它很安全。为什么很安全?因为它经过了数十年的不停的技术迭代,把它的安全性提高。波音、空客为例,它的核心的零部件,它的安全等级一般在十的负9次方,什么意思?十的就是十的9次方的使用负1次方.十的负9次方就是1亿次,1亿次就会有一次事故。于你的供应链的问题,由于你技术产品的问题,出现一次机毁人亡的事件,重大的安全事故。这是有严格的规范和他的叫适航体系去控制它的这个安全性的。它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行业。
我们说现在的消费级无人机,它大概我们说叫炸机率。就是飞机掉下来可能由于你的操控失误,由于你自己身问题,由于它的某些设计指标,或者来了一阵风,或者是地面受到干扰,炸下来的这个比例大概是十的负4次方.千分之万分之一这个级别。所以说如果未来长期规模在人类或商业用的持续的能够真正的运行起来,供应链的成熟需要经过一个爬坡。我们看好未来的趋势,但这个爬坡的过程我们认为不能太乐观,所有的供应链成熟都是经过大量的测试仿真制造实践中反馈提高的,这个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们平时做这个民航客机都是有10%到15%甚至更多的燃油冗余量的。要确保你飞机出现一些风险的时候,依然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降落。在载人飞行一个道理,在地面我们坐开新能源汽车,大家都有里程焦虑。而在飞机上这种里程焦虑就是一个生与死的焦虑了。因此我们要保障足够的安全,就需要动力系统更加成熟和完善。有可能它是更高的能量密度的电池,就续航更久,或者是有更多的混动的方式,更可控的燃油方式用在这个航空器里面。就这些需要慢慢的成熟,需要时间。
这个事情它难在哪个地方?安全其实是最重要的结果,是这样的,是最重要的,但是它是一个体系化的结果,就是无人机这个市场,大家经常提到这个事儿,就是飞起来容易,飞得好难,稳定的飞到低成本极其难。就像你要飞到10的负8次方不出事儿,飞非常难,-8-9之后不出事儿,极其难。就比如说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开新能源汽车有这种我们说新能源汽车大脑,就电各种电子控制的那个大脑,汽车里面不会做那么多冗余备份的。在航空领域,因为任何一个大脑都可能死机,为了保证不失控,很多会有我们就行业内叫有叫三余度四余度、五余度甚至6余度这样一个备份。就是有几个大脑,三个、四个、五个、六个大脑去备份。出事了,你的大脑在底上,这些大量的冗余备份才能保证一个整个的飞行器安全。飞行器的大脑它叫飞控飞行器还有各种结构,它的骨骼,还有它的皮肤这个材料都需要慢慢的持续迭代升级。
这个飞行器的测试,它是需要一个飞机先做一个,把它拆成每个零部件的测试,然后再来一个小的迷你版的做测试,在外面做整机测试,整机还要做各种飞行测试。在以前商飞某种型号的民营客机,为了等一个测试的气象条件,等了将近三年时间。等了你多少年?三年。因为飞机有很多极端气候是导致你出问题的可能性。比如说你必须要在高原,必须在多少度什么样的这个天气情况下你要做飞行。大量的测试全部是前期要保证安全性前提条件。举个例子,比如说之前在美国出了一个事儿,他一个飞机飞过火山口的时候,发现前面两个整个风挡全部就是物掉了,然后像火星一样的出来,后面才知道原来这是火山回力。结果有一系列的操作规程去躲开这个事情。而这种情况之前没有做过这种情这个体验的时候,你根本当时的飞行员驾驶员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说很多飞机又为了确保大家的安全,做了很多很多极端情况下的测试。地面的载人飞行也是一样。我们之前看到彩的一个朋友,他们做测试的时候就突然发现一阵风刮到了11级。你平时的所有的产品设计,你可能不会考虑到你11级我还飞啥了,你就不飞了。可能七八级八九级风我就不动了,没人去冒这个险。但这个可能我们在实际使用中会变得更加严格。比如说我不一定一开始用,就各种场景都用,可能我就定点一天只飞1个小时。知道你今年风速在四级风雨加三级风以下,必须在一个旅游景区用,底下没人不要在水上飞,晚上不飞,就可以有各种限制条件去把它先在一部分局部场景用起来,大概率是会这样慢慢开始。
安全是一切的基础,尤其是载人这一块,这需要漫长的这个产业链的成熟去实现。要砸人、砸钱、砸时间,才能实现最终实力负9次方的安全等级,这是最大的考验。所以说我们看好十年后的市场空间。但是近两三年的市场空间,我们觉得产品技术的持续发展是这个行业最主要的命题。
另一方面,市场上投入钱还不够多,其实远远不够他的需求,目前以这两年为例,中国大概一年大概有一两百亿的资金投入在里面,但仅此而已,不够。小米坐车雷军说他准备了1000个亿,那是一块已经供应链已经如此之成熟的情况下,我做一款车我要准备1000个亿。那我回头到了这个低空经济这块,载人这一块全球头部的公司来说。比如说像美国的job来为例。整个公司做这个事情的公司的人一千大几百人,每年烧掉几亿美金做研发投入,这是一个公司最烧钱的。所以说整个行业投入一两百亿的资金进入这个市场不算多不算多,它需要持续的投入钱。
很多人觉得现在这个无人机的发展,很像当年的新能源汽车。那现在大概相对于新能源汽车2010年到2012年阶段。新能源汽车真正被大众所认同,就觉得这个事情我可以买了,老百姓可以买了。它是在疫情2020年之后,第3至4季度,当新能源汽车价格已经和燃油车很接近了,加上当时还有补贴,而且新能源汽车在驾驶过程中的乐趣,比如说灵活控制、高响应,以及它新能源汽车带来的各种智能化的这种感受,对被大家觉得充分认可,直到2020年才得到共识。
对从产业的角度来说的线年前后开始就有很多产业的人开始做这个领域了。比如说有些以前开始做燃油车的厂商开始关注到新能源汽车这个方向。比如说做电池的厂商开始关注动力电池供应链和生产方,开始关注到这个产业链可能是未来一个方向,但是关于这个未来方到底多长时候来,中间有多少的痛苦,能不能活到后面成本上,什么时候能算全技术,什么时候能够成熟,比如说电池用什么技术路径,大家并没有形成共识。现在的低空经济空气这一块或者无人机这一块,尤其中大型的,类似于这个阶段就是开始有新能源汽车的人开始关注了。以前传统做无人机的,做通航的、做商飞的开始关注了,就是供应链开始关注了,市场开始关注了。但是这个市场到底多少年来,技术路径收没收敛,需求怎么去展开,大众如何能使用这些东西,还需要时间。八、低空经济行业的波动性、不变性及其分散的应用场景
整体来说更加冷静的去看待它的变化周期,所有行业的发展产业其实它是稳步向前的,但是大家对这个事情预期是波动走的。就比如说去年
9月份之后,大家的预期一下抬起来了,可能不知道过两三年这个预期又会下来,觉得这个事情很远又会下来,然后再上去再下来。所以说站在产业从业者的角度,他最应该关注的事情就是跨越这个情绪周期。这个情绪可能有市场的关注度,资本的关注度的变化,可能有市场对这个事预期的激进和保守之间不停的在来回。作为一个产业从业者的角度,他最应该关注的事情是什么是不变的。第一个就是大量的消费级的需求是不变的,它会持续的演进的。第二个特种的军工的需求它是不变的,这个是
2022年之后最大的变化。第三个还有一些复杂的工业场景,比如说农林植保,比如说工业巡检,还有一些应急救援,包括高层的一些消防,还有很多场景它是真正的刚需。我们以前的很多巡检,比如说像电网的巡检、桥梁的巡检,需要人爬上去,爬在那个很高的杆子上去。大家可以看到那个高压铁塔是非常高的对,而且很偏。如果你全部靠人,你就要走很久才能够巡检出一个铁塔的一个问题。有了无人机的配合,它的巡检效率会快速提高。桥梁上一些非常复杂的地方,比如桥面的背面特殊部位,人去构上去是很难的。像这种场景,它虽然现在量没有那么大,但是它会逐步的是它是非常清晰的刚需。
再举个例子,大家可能平时不一定关注在一些农业领域做一些打农药。深圳有很多荔枝树,荔枝树是长在山上的。如果一个个打农药,从下往上打,效果是不一定那么好的。而且你要爬到山上去打农药,对它的效率是非常低的。因为你很快一桶农药打完了,你又得下去换农药,再上去打。有了无人机去打农药,在这种丘陵山坡上的一些农林植保上有着非常刚需的作用。日本的无人机用的比较多,因为日本的山地比较多,如果你是一个平原相关的用的就少。但如果你有很多的山地和丘陵,无人机会用的多。
再举个例子,大家可能现在在城市里居住都住几十层楼的,高高层层的防火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确实因为云梯上不去。现在其实也有很多的团队在围绕消防领域去做无人机产品设计。以前这个产品不成熟,因为比如说要把一个水管拉到
30层楼高,它需要很重的一个平台的看起来水管。如果水管太细了,它灭火效果不好。如果水管要粗,它的重量30层楼的重量的水是非常重的那就可能需要至少500公斤甚至一吨载重量的无人机才能快速的灭火。针对无人机物流,其实已经发展十年了。发展到现在发现哪些特别需要的,刚需的,已经开始做了往山上运东西,包括现在做一些基建的时候,吊铁塔,吊一些物资,它确实需要用到一些无人机,包括一些海岛运输,包括海岛就像比如说像舟山,比如说有些中国的南海领域一些岛礁,包括在西南地区。我当天采摘的松茸能不能快速的送到客户的餐桌上去?有些他的山路再基建,你要从山上踩来踩去的几个小时,他可能新鲜度就没那么高了。虽然它量可能没那么大,但它货值可能很高,价值很高。松茸的一些采摘,包括一些在医疗领域一些检测试剂,一些检测送样,会包括一些特种的一些器官的等着做手术的一些血浆的运输。这些对时效性要求极高,对成本不那么敏感。或者是他的这个场景,传统的用车它就没法用的。这个地方已经有人在,有很多公司在在这里面在慢慢做。它量现在没有那么大,正在慢慢在渗透。
到十年后,我相信这个市场会有更多的无人机去使用在物流领域。但是这个领域一定发展的过程是非常艰辛和曲折的。为什么?因为中国的物流业雄冠全球,为什么雄冠全球?算经济账算的太厉害了,还可以把成本压低到极致。前两周我买了一个拖把,在拼多多买的,加上物流费用,产品整个费用才将近八块钱不到。因此无人机能够大范围用到民用物流,或者用的普通那种我们这种快递物流,我觉得需要时间。因为你一定要把你的经济成本非常稳定的降到极致,你才可能融入到现在物流的体系中。比如说我们当时做投资可能很多,就小黄车和摩拜。大家觉得这个事情快速的是一门多好的生意,但实际中会发现你会被人做各种各样的破坏,你会被人锁起来,你会被竞争对手压价,这是真实发生的场景。未来的物流有没有可能遇到这种情况?也可能你的快递柜也可能被人毁,你的无人机柜也可能被人涂鸦,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所以这个长期看,它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摸索试错的过程,才能真正融入到平常的快递物流。有一种想象是说未来飞行汽车
EV to接下来十年5到10年会遍地开花,就像我们现在打车一样。但就目前整个产业链的想法,就是说如果我要载人在城市的这个上空我们去运载。第一个他不一定非要用汽车的形态,所以说对现在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有一种这样的垂直起降飞行器,它的形态不一定像汽车,但是可能它的功能是类似的。提到这个领域,我们相信可能未来八年、十年或者是五年、八年后,一定会有更多的这个产品出来。但它的周期至少未来三年。更重要的事情是把这个产品打磨好,把供应链打磨好,把安全做好。这样的话才可以真正的带领大家去使日常去使用。我们觉得真正在城是利用周期还比较长,会在景区郊区人口比较稀疏的地方先率先使用,慢慢再到郊区,再到城区里边去使用。载货的线次里面掉一次,也认了。载人1000次里面掉一次,这无法接受。作为一个从业者来说的话,产业从业者来说的话,他应该关注不变的刚需。因为刚需会拉动这个产业链往前走。也就是说我们从市场的预期和这个刚需拉动的关系来看,去年这个市场明显大家对这个事情预期在起来。有可能过两三年又会恢复一个冷静,然后再过两三年再恢复一个热度。产业的技术会在这个波动中一直往前走,所以说我觉得对于投资人,对于从业者要学会客观的理解这个周期的与这个周期共,这是很重要的。不要太过激进的去思考这个行业的发展节奏。
无人机这个领域是非常分散的。在电动车领域当年有特斯拉,在手机领域有苹果一家代替整个产业。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不同。
因为汽车和航空器最大的不一样的一个地方,汽车使用的整个场相对收敛。什么叫相对收敛?就是相对统一。比如说我们开私家车都是在马路上开,很少有人在河里开,或者说你在在非常特殊的一些情况下去使用。所以就是当你的场景整体比较五一量又比较大的时候,容易催生大公司。
但是如果你场景高度分散,你的公司就不是那么容易长得特别大的公司。比如说做巡检合作、农林质保、做消防安全、做运输,每一种需求它的航空器的设计会不一样。针对对每一个细分的使用用途,你就得设计一个针对这个用途的最佳匹配的无人机整机。这就导致无人机为什么不是特别容易出现特别大的公司。因为你的需求量没那么大,每个场景量都不那么大。所以你很难看到突然冒出一个几百亿美金,有上千亿美金的公司出来。
美团或者是顺丰,他们为什么一定要自研自己的这个小型无人机?因为你会发现在城市里面去做外卖配送,它和做航拍这两个场景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楼间之间,它的信号很容易飘几十米以下的这个低空近地的气流是非常不稳定的,有时候一阵风甚至可以吹到9
级八九级以上。但是你要做外卖配送,你就一定要适应和理解这个环境,包括近地区域,比如说200
米以内,电磁环境非常复杂,什么意思?就是你很容易受到干扰,你的信号非常不稳定,因为我们地面有太多的设备了。为什么大家说有时候经常以前做飞机老让你把手机关掉,其实就是因为让你降低电磁环境对飞机的干扰。对,但是以前技术还不稳定,但是现在越来越技术成熟之后就越来越无所谓了。但是因为底下的无线电信号非常的复杂,环境非常复杂。甚至还有很多恶意的会拿一个干扰枪去把你这个打下来,还有什么事很多。所以说无人机的抗干扰和无人机的毁伤也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十、低空经济的十年后的格局及其演化路径的判断
十年之后我整体比较乐观,因为我非常明显的,因为在产业链一线,我看到了这个产业链在快速的往前走。小无人机市场的产业链,中国已经很强了,已经是毫无疑问是全球最强的产业链。基础成本又低,东西又好,这个跟车一样的,跟消费电子是一模一样的。
年之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明因为载人载货和一些特种军工的场景的刚需被非常清晰的确立出来了。而中国又有新能源汽车的这样产业优势,因此这个产业链中国近正在进行着快速的发展,而它需要成熟,我越看这个产业链的成熟,5年到8年会完全与现在不一样。低空经济要讲经济,经济是结果,一定要非常成熟的无人机或航空器出来,你才能够有经济的结果出来,反而供应链的成熟又会带动航空器的成熟。所以未来5
到10年。你航空器的成熟度会和现在完全不一样。而这种航空器的成熟会一步一步的解锁这个场景的需求,各种各样的需求。包括比如说我们说高楼大厦玻璃幕墙清洗,偏远地区光伏板的清洗,这些东西都可能更多的是用无人平台来代替。所以说十年后,无论是军工是特种避暑应急的、救援的、消防的、巡检的、质保的,可能就会慢慢百花齐放。然后等这个供应链进一步成熟之后,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更成熟之后,量更大了之后,我相信载人和要非常精细的算经济账的这种运输,也一定会走入寻常百姓家。十年后我看好这个未来的趋势。十一、无人机市场里大疆做对了什么,有哪些主要玩家
其实包括像无人机中的大疆,为什么它能这么快就长大?其他背后的非常成熟的供应链就是消费电子,中国在这一块全球领先的产物,所以说
大疆生于深圳,长于深圳,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能够领先,背后是中国在20年前开始蓬勃发展的消费供应链,成为全球龙头的一个产物。它在一个新的一个品类上开创了对利用了这个供应链的优势,然后做对了很多正确的事情,形成了这样的结果。大疆还是一家非常厉害的公司的。其实在做小型的多旋翼的无人机,大家理解为航拍中飞机,大疆并不是第一个,是吧?不是第一个。对我刚才提到了巡检,比如说桥梁,电网的一些巡检,包括做农业无人机,大疆都不是第一个。但是这几个场景中,大家都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甚至在工业巡检中大疆市场占有率也是第一,在农业中大疆市场占有率还是第一。说大疆这家公司是一家还是比较战略上非常有水平的公司。怎么说,
如何选择在什么时候进入什么市场,这个是很清晰的。多旋翼航拍的这个事情,其实很早华南地区就有很多做多旋翼的一些航模的爱好者就开始做这个飞机,当时最早大江是做飞控的,也不是做多旋翼的这个飞机的。然后飞控后面做到直升机,后面又做到多旋翼形态的。
但是大疆做对了一些什么事情,大家一直持续在观察市场的需求的变化。当他敏锐的察觉到了航拍这个市场未来可能起量之后,大家坚定地推出了生产自动化,把它进入一个工业循环。当你上设备、上研发、上人才,你带来了产品。更稳定的产品带来更好的流水线,更好的价格。然后又拉动了他在高端产品上更有竞争力,带来了更好的利润。他一直卖比较贵的无人机,在同行可能卖几百块钱、千把块钱的时候,他一直卖大几千块钱的无人机。所以他一直能用利润这个又吸引人才,人才在带动这个产品设计,然后自动划线,带动这个工业成本的持续降低之后,他就坚决的把一个公司推入了这样的一个循环。这是大家比较厉害的地方,投入的尺对这个投入的坚决和持续性,我觉得大疆做对了这个事儿。为什么高峰的时候,大疆到目前为止在全球市场份额还有将近七成的市场。
到现在为止他这一套坚决的进入这个循环,带来这个成果,还源源不断的在产生作用。当然站在产业链的链的位置,有些产业链的朋友也诙谐的去说,就
大疆所到之处就寸草不生,因为他太强了。一度大疆的做一些核心技术的工程师,他这个吸收能力是非常强的。因为以前做这块的国内的高校的这毕业生也没有那么多。这是小型的无人机,大疆还是非常优秀的一些公司。提到了这个中大型的这种无人机,中国以前这一块最厉害的还是体制内在做。比如说中航工业航天科技在做军贸市场上都有非常不错的一些产品。大家都知道的以及上市公司中无人机和彩虹无人机背后对应的这个翼龙,彩虹无人机在国内还是很有名气的,在全球范围内也很有名气。但是在这两年有很多的新的公司加入了这个市场。那在载人和载货这一块,其实发展时间中国没那么长,大概就是这几年在加速发展。很多公司在2020
年前后成立,或者甚至在这两三年才成立起来。做一些刚才说的emea这样的一个产品。中国已经有一家上市公司在美股叫易航,也是中国第一个拿到这个适航证的,适航证是民航颁发的一个相当于对你的产品质量产生一定的认可的这么一个证件证照,易航也是拿到了这个证照,还有一批很优秀的公司正在路上,估值已经到数十亿了。然后不断的在推出在试飞全尺寸飞机的这样一些玩家。在这领域我们在深圳或者有些城市,大家可能还关知道一些美团无人机、顺丰无人机的外卖柜。像美团顺丰旗下都有团队在做小型运货无人机持续的研发,包括这个物流怎么去运送。以顺丰为例,已经飞行了上百万架次了,美团去年也有大几十万架次的飞行量,这些飞行量持续积累下来,我相信未来这个市场会更加热闹。
中无人机和彩虹无人机,这两家上市公司平台主要就做高空察打一体的无人机,军事中用的比较多用在国内也用,包括在相关的友好国家的一些军方市场上去用。像刚才提到的,中国还有一家在美股的上市公司一航,他做event
还有一些公司它可能不一定做整机的,他做相关的配套零部件的。供应链方面,有很多公司在这里有做零部件,赚了很多钱。这两年这种小无人机零部件,比如说做上面的电机的,做螺旋桨的、做壳体的、做材料的,包括做这个无人机上面要搭载一些光学传感设备,比如说做一些传感器去探测,就红外线的传感器,做一些视觉的传感器,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的。就是有很多小公司在这里面做到了很有钱,这是小无人机的。那大无人机的供应链从2023
年开始加速,明显进入一个发展的快车道的大小是这样一个分布。小无人机有很多生意做的很棒,大无人机有很多研发的团队开始从去年进入这个市场。国内有一些做一些比如说,军机的核心零部件,做一些航空复合材料,做一些结构件,做一些机加工加工工艺生产的。有一批这样的公司。它是很丰富的一个生态,像一个亚马逊丛林。但是做配套零部件,它就不一定光用在低空经济,不光用在无人机市场。包括为什么我们定义自己叫
泛航空技术聚焦这么一个领域的一个机构。就是因为你越到供应链层层面,越到上游,它可能用的场景越多。比如说无人机上的很多传感器在汽车上是共用的,是通的,只不过他要针对无人机做一些轻量化改造。包括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都在开自动驾驶的汽车。现在自动驾驶的汽车,那些做雷达的,做机视觉的,好多公司都在观察什么时候怎么进入无人机市场,或者低空经济市场的节奏和步骤和路径上都在关注这个。上游有很多机会,现在刚刚在开始启动,一定会源源不断的产生供应链的优秀公司。因为当他飞行器越来越成熟的时候,才发现上游还有这样的需求。
举个例子,十几年前不会想着汽车要用上什么雷达的,十年前也不需要说要什么冰箱、彩电、大沙发都要放在车上,可能没有那么多。光新能源汽车,一个车载冰箱公司就可以诞生,一个准上市公司的体量在无人机领域一样的。我举个例子,现在做小电机的公司,小型无人机电机的公司,就有两家公司在准备申请IPO了。就是已经达到几个亿利润的这样的公司,包括做地面的一些气象观测雷达的,也有几千万利润的公司出来了。支持一个飞机能飞的至少就有很多很多的核心的零部件。包括我们说大脑,就比如说飞控,比如说各种动力系统,比如说飞机上的电池系统,飞机上的各种传感器系统,飞机上的各种的结构件和材料件。所以上游会有好多零部件公司慢慢的长出来。
像我们现在的坤初产业投资,就是我这个机构平台。重点其实就是围绕无人机和尤其上游的零部件供应商去做孵化去布局,找到优秀的团队,把它扶持起来。上游有很多机会,现在刚刚在开始启动。目前这个行业快速进入快车道的格局还比较复杂。谁能走到最后,还要看大家的竞争。十三、低空经济的个人机会
第一个建议是大家一定要明确自己对这个事儿热不热爱,热爱是非常重要的前提。以我刚才举的几个例子,比如说我说有几家公司做小电器,已经开始从IPO
了,从上市了。但他们背后的创始人在刚刚开始做这个事情的时候,都已经超过十年了。他们做这个事情的时候,这个市场好不好,怎么样,未来什么能不能发展起来都看不清,观众不知道。但是就是因为一股热爱,我就喜欢这个事儿,或者我就只能做这个事儿,停地琢磨,不停的琢磨,然后不断的把这个产品打磨的越来越好。所以说我觉得整个低空经济或者无人机这个市场也是一样的。如果现在你完全不在这个市场领域,首先要明确你自己热不热爱。对于很多产业内的人,大家的一个共同的一个反馈是外热内冷。里面的竞争非常激烈,厮杀的非常严,非常厉害。所以说就是不要认为这个行业现在如火如荼,快速就要暴富了,如果带着这种心态进来很危险。这是第一个。我对十年后看好,但是我对三年内是很保守的。所以因此如果你有长征的心态,OK可以观察这个行业,我觉得未来这是有机会的。第二个事儿就是看你以什么样的角色和这个行业发生关系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是二级市场的投资人,这一波情绪带来的这种概念带来的股价,很多股价涨了三倍、五倍甚至更高的是有机会的。但可能过两年又会下来,结果又会起来,就与
周期共舞。比如说投资人,你是要去思考的,就是比如说投资人的角色。比如说在是很多朋友可能只是关注的是使用者这样的角色。
上一篇:长征娱乐-长征注册|唯一授权平台
主管QQ
站内信联系电子邮箱
站内信联系